2025年8月8日,白宫国宴厅的闪光灯下,特朗普站在亚美尼亚总理帕希尼扬与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中间,三人紧握双手高举过头顶。
阿利耶夫与帕希尼扬当场宣布,将联合提名特朗普角逐诺贝尔和平奖,表彰他“终结两国40年冲突”的功绩。
但这份和平协议的真正焦点,却是亚美尼亚被迫让渡的一条42公里战略走廊——它被命名为“特朗普国际和平与繁荣之路”,并由美国资本财团掌控99年。
这条代号“特朗普桥”的走廊,贴着伊朗边境贯穿亚美尼亚南部的休尼克州,将阿塞拜疆本土与飞地纳希切万连通。 阿塞拜疆的油气从此可直送土耳其、进入欧洲,无需再绕道伊朗或俄罗斯。 而美国以“和平缔造者”之名,拿下了铁路、油气管线、光纤通信及安保系统的独家运营权,其背后财团将分走40%的收益,亚美尼亚仅得30%。
阿塞拜疆的主动投靠早有伏笔。 2024年,一架阿塞拜疆客机在俄罗斯车臣被误击坠毁,38人丧生。 俄方拒绝道歉赔偿后,阿塞拜疆关闭俄驻巴库文化中心,两国议员爆发骂战,俄军甚至大规模抓捕境内阿塞拜疆裔民众。
外交崩盘之际,美国特使维特科夫秘密赴巴库抛出“地区重置”方案,承诺解除对阿军售禁令,并支持其加入《亚伯拉罕协议》——这份以以色列为核心的联盟,正是阿塞拜疆递交的“投名状”。
亚美尼亚的选择则充满悲情。 2020年纳卡冲突中,俄军以“争议领土不适用集体防御”为由拒绝出兵,任由亚美尼亚丢失大片土地。
帕希尼扬痛斥“俄罗斯背叛了我们”,随后缺席集安会议,最终公开宣布“退出集安组织比暂停更可能”。
为换取美国制衡阿土联军,他不仅割让走廊,更删除了宪法中“纳卡属于亚美尼亚”的条款——这一让步曾被阿塞拜疆视为“不可触碰的底线”。
俄罗斯的沉默暴露了其战略溃败。 克里姆林宫内部下令“暂忍”,因乌克兰战场已耗尽资源。 俄外长拉夫罗夫曾飞往埃里温施压,却被帕希尼扬反呛:“历史纽带没阻止俄军撤离纳卡! ”协议签署当日,莫斯科股市应声暴跌2.3%,而俄军遗留的纳卡检查站,正被美军工程队拆解熔铸成“TRUMP”路牌。
伊朗的反应更为激烈。 德黑兰连夜向亚伊边境增兵,警告“特朗普桥将成为雇佣兵的坟墓”。 这条走廊切断了伊朗经亚美尼亚联通黑海的“南北走廊计划”,更让北约力量直抵其北部边境。 土耳其则默契配合美国行动,以默许走廊控制权,换取美对土在叙利亚军事行动的纵容。
对中国而言,这条走廊的威胁在于与“一带一路”关键动脉的致命重叠。 中国打造的跨里海“中间走廊”,经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格鲁吉亚至土耳其,本是规避美俄制裁的黄金通道。
但美国主导的新路线几乎复制了该路径,且依托军事化运营(私营安保公司已进驻),可能迫使中亚国家重新选择出口通道。 目前中欧班列15%的南线货量面临分流风险,而中国在阿塞拜疆的能源投资也可能遭遇美资挤压。
协议签署两小时后,特朗普在社交平台晒出胸前“TRIPP”金章,宣称:“这条路会比特朗普大厦还赚钱! ”而在埃里温街头,抗议者焚烧特朗普画像,高喊“普京背叛一次,美国背叛一世”。
帕希尼扬举起香槟回应:“为和平忍受阵痛是值得的。 ”此刻,42公里长的土地上,美国推土机正碾过俄罗斯的旧秩序,也推开了欧亚大陆地缘博弈的新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