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随着9月16日到17日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的临近,特朗普总统也开始插手,原本就挺复杂的降息谈判变得更加悬念重重!
特朗普多维度施压
9月14日,特朗普公开喊话,让美联储在本周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大幅降低利率”,第二天还在社交平台上发声,催促鲍威尔马上采取更猛的降息措施。
他那么强硬的态度,背后其实是高利率对美国经济带来的实际影响。高利贷推高了房贷的花费,压制了房地产市场的生机。据美国全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的数据显示,最近几个月二手房的买卖一直在减少,房价也受到了一定的压力。
高利率让美国政府的借款负担变得更重,财政部的数据表明,债务利息支出的数字持续攀升,财政压力也随之变得更紧张。
在9月15日,美国参议院以48票对47票的差距,批准白宫经济顾问斯蒂芬·米兰的任命,让他成为美联储理事会的成员。米兰也会参与到这次的货币政策决策会议中去。
作为特朗普任内主要经济政策助手,米兰的加盟被看作是白宫在美联储内部争取“降息支持”的关键举措。
之前,美国联邦住房金融署指控库克涉及房贷欺诈,特朗普在8月25日就是否此事解除了他的职务,库克则否认说法并提出了诉讼。
9月15日,美联邦上诉法院作出裁定,暂时不准解除库克的职务,库克将继续参加此次会议,不过他对降息的看法还不太明朗,这也让美联储的决策多了一份变数。
降息决策陷入两难
目前美国的经济数据出现了明显的“你争我夺”局面,让美联储在降息的抉择上左右为难。从通胀方面看,8月美国CPI同比涨了2.9%,环比增长0.4%;核心CPI同比升3.1%,环比增加0.3%,都超过了美联储2%的通胀目标。
其中,住房价格环比涨了0.4%,食品价格环比涨了0.5%,能源价格环比上涨0.7%,其中汽油价格涨了1.9%,都说明通胀压力还在持续发酵。9月11日,IMF也发出警示,说美国的通胀风险变得更严重了,提醒美联储在制定政策时得多留点心。按照通胀的逻辑,美联储本应该保持利率不动,甚至考虑加息,来压制物价的上涨。
8月,美国非农就业只增加了2.2万个岗位,远远低于市场的预期;失业率也升到了4.3%,达到了近四年的新高。
更为重要的是,9月9日,美国劳工统计局大幅度调整了就业数据,把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新增的非农岗位降低了91.9万个。
6月的非农新增就业人数,原本公布的14.7万,经过两次修正后变成了-1.3万,从“超预期增长”变成“负增长”,彻底打破了市场对就业形势的乐观预期。
经济数据的不一致让美联储内部出现了激烈分歧,有些官员担心降息会引发通胀上涨,导致之前为抑制通胀所做的努力白费。
另一部分官员觉得就业方面的风险已经非常紧迫,得赶紧降息来拉动经济。
鲍威尔立场转向
在特朗普不断施加压力,加上经济数据不太一致的情况下,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态度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之前在杰克逊霍尔年会上,鲍威尔不再强调通胀问题,而是把注意力转向就业市场可能放缓的风险,明显传达出政策会逐步偏向宽松的信号。
他说得很明白,要是就业市场的风险继续加剧,可能会很快出现裁员潮,失业率也会迅速上扬。这一番话打破了之前市场对美联储加息路径的预期,暗示降息的可能性在逐步增加。
大幅降息影响难测
现在市场状态看得很清楚,投资者对降息的好心情早早体现在资产价格里头了:债券市场上,10年期美国国债的收益率一直维持在4月以来的低点附近。
在股市方面,标普500指数快要逼近以前的高点,纳斯达克100指数上周五还创出新纪录,连续上涨时间也达到了去年多以来最长的一段。大家对“降息25个基点”的预期几乎已被市场全部吸收了,要是真到最终落实这个幅度,市场基本不会出现太大震荡。
Forvis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乔治指出,在没有发生重大危机的情况下,突然降息50个基点可能会给市场传递一个错误信号,暗示“经济情况非常严峻”。这会引发投资者的恐慌情绪,而这种恐慌可能会变成“自我实现的预言”,最终导致美国经济进入衰退。
相反,Destination财富管理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迈克尔表示,降息50个基点会被认为是美联储“鼓励就业增长的积极措施”,而不是经济衰退的迹象,有望提振市场的信心。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也提到,之前美联储采取的紧缩措施太猛、太快了,而眼下则得靠大幅降息,才能兼顾压制通胀和促进就业两方面。
随着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逐渐推进,特朗普的政治干预、经济数据的矛盾、内部分歧,以及市场对于资产走势的争论,一起编织出了如今全球经济的那股“不稳定漩涡”。
不管美联储最后是降25个基点、50个基点,还是坚持不动,这个决定都对美国经济未来和全球金融局势有着很大的影响。全世界的市场都在紧盯着,期待着这场关键押注的最终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