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娱乐

归化球员米高辱骂国足球迷引众怒,霍启刚评论区被冲

发布日期:2025-07-27 08:22:45 点击次数:58

7月16日日本横滨东亚杯,中国男足1-0赢了中国香港队,终场哨刚响,21岁的香港队尼日利亚裔归化球员米高,举着扩音器就走向球迷区。他先用粤语谢了香港球迷,接着突然转身对着中国球迷看台,比了个割喉手势,用英语喊:“下次我们就干翻这群杂种!”这话通过扩音器传遍全场,香港球迷那边欢呼起来,还喊着“We are Hong Kong”,中国球迷区一下就静了。现场视频发到网上,10小时就被看了500万次,“归化球员辱华”直接冲上热搜第一。

米高2004年在尼日利亚出生,小时候搬到德国,2023年靠香港“优秀人才入境计划”拿到特区护照,成了归化球员。因为身体好、跑得快,港媒叫他“东方黑豹”。7月14日他刚和中甲苏州东吴队签约,月薪1万美元(大概7.2万人民币),按内援注册。这合同本是他职业转折点——之前他只在德国第五级联赛踢球,20场才进4个球。

东亚杯前两场,香港队输给了日本和韩国,最后跟中国队这场成了挣面子的比赛。米高在场上挺活跃:第38分钟靠身体撞开中国后卫突到禁区,差点单刀破门;第64分钟角球时跟中国球员张玉宁有肢体冲突,被裁判亮了黄牌。虽然香港队最后0-1输了,但米高全场跑了11.3公里,是全队最多的。

骂人事儿一曝光,苏州东吴俱乐部的官网和社交账号立马被冲了。7月16号晚上,俱乐部官方账号评论区来了12万多条留言,热门的全是要求“立刻解约”。有网友晒出合同截图问:“签约条款第7条明明要求球员维护国家尊严,这种辱华行为不该触发解约吗?”

德国转会市场网中国区管理员朱艺说,俱乐部已经给米高完成注册,但现在迫于舆论,暂停了他的训练资格。法律团队正紧急看合同,重点看“道德条款”能不能生效。按国际体育仲裁的规矩,单方面解约得证明球员行为严重损害俱乐部名声,还可能被索赔违约金。但内部人士说,苏州东吴更怕坏了名声——已经有3家赞助商以“价值观不合”为由暂停合作,估计商业损失超2000万。

7月17号凌晨,米高在Instagram上私信球迷辩解:“我在德国长大,想法不一样……本来是想鼓励香港球迷。”结果截图被公开,大家更生气了,说他“甩锅文化差异”。当天下午他发了道歉视频,说“话被听错了”,还说要捐20%年薪支持青训,网友根本不买账:“月薪1万刀,20%才2000刀,够买他的职业道德吗?”

这事还牵连到了香港立法会议员霍启刚。7月17号他的微博评论区来了8万多条留言,最火的一条问:“之前梅西没上场,您连夜写长文骂他没职业精神;现在香港球员骂同胞,您倒不说话了?”这是因为2024年2月梅西去香港那次,霍启刚以“香港体育协会副会长”身份公开批评梅西,当时内地网友都挺认可他。

更让人在意的是,东亚杯现场镜头拍到,中国足协主席宋凯和香港足协主席霍启山(霍启刚弟弟)一起看球。米高骂人的时候,霍启山没当场制止,有自媒体把这事放大:“管理层在现场却看着人挑衅,比球员说错话更可怕。”

这事儿背后,是香港球迷和中国球迷的对立。现场视频里,米高说完话,有些香港球迷用粤语喊“支那人滚回去”,还往中国球迷区扔水瓶。有个穿国足球衣的留学生说:“我们喊‘中国队加油’的时候,身后有人用英文骂‘该死的入侵者’。”其实早就有苗头了——2025年3月世界杯预选赛,香港队主场对乌兹别克斯坦,有些球迷对着中国国歌嘘,亚足联还因此罚了香港足总1.5万美元。体育评论员颜强说:“把‘bastard’这种词和‘We are Hong Kong’的口号绑在一起,体育比赛就成了搞身份政治的工具。”

米高这事儿,也暴露了归化球员文化认同的问题。他虽然拿着香港护照,但成长经历跟华人社会一点不沾边:在尼日利亚出生、在德国练球、主要说英语,连粤语都不会。签约苏州东吴后,俱乐部安排了中文课,他说“要专心比赛”,一直没去。

这种问题在足球圈不少见。2011年,原来的中国球员邱礼、施佳懿代表新加坡对国足,因为踢得好被骂“汉奸”。邱礼私下说:“我从不唱新加坡国歌,还是觉得自己是中国人。”但这种模糊的身份,在赛场上反而引了更多争议。

国际足联对归化球员的规定,只看法律程序(住满两年或者有血缘关系),不管文化融入。日本足球做得好就好在这——巴西裔球员三都主归化后,不仅起了日本名字,还主动去推广青少年足球,成了“文化桥梁”。再看米高,香港足总只用11个月就给他办完归化,根本没安排文化适应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