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娱乐

李在明拒阅兵?韩对华加税!

发布日期:2025-07-29 23:26:42 点击次数:156

韩拒中国邀请背后逻辑

在拒绝了中方的邀请之后,韩国这边又对中国做了些什么?背后到底有什么样的逻辑呢?

最近,随着“9·3”大阅兵的日子越来越近,李在明拒绝中国邀请的事情又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前几天,韩联社就这个问题向执政党方面进行了询问,但他们的回应挺含蓄的,没有直接说李在明会不会缺席,只是提到因为美韩同盟的关系,他出席这次阅兵可能不太合适,还说总统办公室现在正在考虑让他不参加阅兵的方案。

这事儿看起来有点微妙,背后可能不只是简单的外交礼仪问题,说不定还有更深层次的考量。比如说,美国的态度、韩国内部的政治平衡,或者是对中韩关系的某种试探和调整。不过具体是为什么,还得看后续的发展才能慢慢看清楚。

李在明拒阅兵引担忧

这已经等于默认李在明不会参加阅兵了。按照外交礼仪,应该由国会议长禹元植代替他出席。更让人注意的是,李在明在跟韩国政坛老前辈金钟仁见面时,还特意澄清自己并不是“亲华派”,还特别强调希望美国不要误解他的政治立场。

李在明这一系列表态,让原本对他当选总统后可能改善中韩关系抱有期待的人,多少有些失望。

如果说他婉拒阅兵让人感到有点失落,那7月25日的一条消息就更让人对中韩关系产生了一丝担忧。根据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的声明,韩国贸易委员会经过专家小组讨论后,已经要求财政部对来自中国的碳钢和热轧钢等产品加征28.16%到33.57%不等的反倾销关税。

韩越对华反倾销分析

其实从表面看,这起反倾销调查早在今年2月份就已经开始了,跟李在明没什么直接关系。但韩国偏偏选在这个敏感的时间点做出决定,这就让人忍不住多想。就在大概20天前,还有一个国家也对中国热轧钢加征了反倾销税,那就是刚和美国签完关税协议不久的越南。

当时就有媒体分析说,越南对中国的钢材加税,其实是在中美之间“站队”的一种表现。现在韩国正好在美国谈关税的关键阶段,这会不会也是韩国向美国递的一张“投名状”呢?

韩国坚守农业红线

虽然韩国很想在8月1日之前跟美国谈妥关税协议,但韩国也有自己的底线。在最近的一次政府经济会议上,韩国已经明确划定了两条“红线”——那就是大米和牛肉。从2008年开始,韩国就以防止疯牛病为由,禁止进口美国30个月以上的牛肉,这事儿美国一直挺不高兴的。另外,为了保护本国农业,韩国对美国大米设置了严格的关税配额,只有大约13.23万吨能享受5%的低关税,超过的部分直接就是513%的天价关税,简直高得离谱。

现在韩国的农业和畜牧业团体已经放出话来了,如果政府把这两条“红线”作为和美国谈判的条件,他们可能会采取非常激烈的集体行动,比如抗议、游行之类的。

所以你看,韩国政府现在是两头为难:一边是美国施加的巨大压力,还有越来越近的关税截止日期;另一边是国内民众的强烈反应。这种情况下,韩国政府不得不想办法换个角度来讨好美国。

这时候,热轧钢的反倾销税就成了一个不错的“借口”。首先,这个调查并不是现任政府发起的,韩国完全可以把这个责任推给前任总统尹锡悦。其次,中国对韩国出口的热轧钢在咱们整个钢铁出口中占比其实不高。2024年,中国总共出口了1.17亿吨钢铁,而其中对韩国出口的热轧钢大概只有160.7万吨,只占总量的1.3%左右。所以这个事情对中国的实际影响不大,韩国也更容易拿来做文章。

韩政府讨好美国策略

可以说,韩国政府这次选择了一种成本最低的方式来讨好美国。但要是结合李在明最近的一些言行来看,就会发现,其实李在明和尹锡悦在处理中美关系上的立场,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在偏向哪边的程度上有所不同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