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生龙,凤生凤”,这话搁王治郅儿子王熙麟这儿,好像突然就失灵了。
最近媒体人杨毅晒了张和王熙麟的合照,照片里杨毅的头顶将将够到王熙麟的肩膀,这身高,一看就是王治郅的亲儿子,基因没跑偏。可大家的关注点,早就不在这身高上了。照片里的小伙子,身板壮实,脸部轮廓分明,挺英俊的,早没了小时候那种胖乎乎的稚气。很多人看到照片第一反应是惊叹,然后就是一声若有若无的叹息。
这声叹息,其实已经盘旋了很多年。从王熙麟在美国出生那一刻起,无数双眼睛就盯着他,等着看另一位篮球巨人的诞生。王治郅自己,恐怕是那个最期待的人。他把能教的都教了,想尽办法把儿子往篮球这条路上引,甚至都计划好了,让王熙麟考进高校,先从大学联赛打起。
计划听起来不错,差一点就成了。王熙麟确实在大学球队里获得了机会,一开始还是主力。但赛场是个不讲情面的地方,天赋这东西,藏不住也装不来。打着打着,他就从主力变成了替补,后来,连替补席的边缘都摸不着了。篮球这条路,对他来说,似乎越走越窄,最后成了一条死胡同。
能教好别人的徒弟,却教不好自己的儿子,这事儿搁谁身上都挺无奈的。王治郅心里头疼,但我们外人看到的,更多的是他那股子超然的劲儿。就像朱芳雨说的,直到现在,王治郅这位中国男篮最早玩转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潮人,愣是没开通任何社交媒体。他不是落伍,他是嫌烦,宁愿把时间花在自己专注的事上,朋友联系全靠最原始的电话短信。
这种近乎“清流”的性格,或许也解释了王熙麟身上的某种解脱。当爹的没活在别人的嘴里,当儿子的,又何必非要活在父亲的影子里?
现在再看王熙麟,结实、帅气,眼神里没有了当年被寄予厚望时的那种迷茫和压力。他不打职业篮球了,这事儿对很多人来说是“遗憾”,可对他自己而言,未尝不是一种幸运。每个人的天赋点不一样,硬要把一棵长不成参天大树的苗子往那个方向掰,最后只会两败俱伤。
说真的,子承父业是佳话,但不是唯一的剧本。王治郅的篮球成就已经足够辉煌,他不需要儿子来为他的传奇续写什么。而王熙麟,摆脱了那个沉重的姓氏所带来的期望,去过一种普通但属于自己的人生,这孩子得路,或许才刚刚开始。
没成为“小王治郅”,又有什么关系呢?他成了王熙麟自己,这可能才是最好的结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