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呀,国际舞台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真是热闹得很。
据外媒透露,美国准备向乌克兰提供关于俄罗斯国内重要远程能源设施的情报,这个消息一出来,大家都觉得挺有看头的。
要真成了这事儿,那可不止是给乌克兰战场添点儿火,作用可大着呢。
听说白宫正打算搞点大事,准备给乌克兰“开个眼界”。
甚至可能把射程超过2400公里的“战斧”巡航导弹也送到了那里。
直指俄腹地
据《华尔街日报》和路透社这两个老牌媒体转载的内部消息人士说,
实际上,这次美国的政策变动,比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直言不讳的发声还要提前一些。
白宫这次确认会提供乌克兰关于俄罗斯领土深处能源基础设施目标的相关情报。
就是说,白宫这次其实是在告诉乌克兰:俄罗斯哪些炼油厂才是真正的命根子,关键得狠抓。
你问哪个地方的储油罐最大,确实得找那个面积宽广、容量巨大的。至于怎么能更精准地打击到它,倒是得用上高端的导弹技术,瞄准系统调得更准点,才能命中率提高。
这份情报里头,装满了高分辨率的卫星照片,还有各种各样的监测信息。
在当今的战场上,要是能占得信息的先机,那就相当于多了一双眼睛和一只手,优势可想而知。
以前乌克兰想对俄罗斯本土展开打击,很多时候就像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主要还是依靠自己的无人机试探试探。
要是美国把这套“天眼系统”共享出去,效果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背后,其实就是特朗普态度上有了些许转变。
就在9月底,他还在社交平台上发声,说自己相信乌克兰有实力收复所有被俄罗斯占有的土地。
跟他之前那些话比起来,这次说得明显更激烈了不少。
他写: “经过详细了解和掌握俄乌双方的军事和经济情况,以及看到这场冲突给俄罗斯带来的经济难题之后,”
我觉得,有欧盟帮衬,乌克兰完全有本事坚持下去,还能收复那些被占领的全部领土和主权。
眼看俄罗斯一直对乌克兰的城里城外予以猛烈轰炸,而且在谈判台上也是毫不让步,这局势变得愈发紧张。
特朗普的耐性也开始逐渐耗尽。
致命的“战斧”
如果说情报共享像是帮乌克兰换了一副“眼镜”,那么提供“战斧”巡航导弹,算不算是给它配上了一把“利刃”呢?
就像直接送上一把锋利得能割钢的“宝剑”似地。
这事儿的起因是美国副总统万斯之前说过,特朗普正在仔细考虑乌克兰提出的导弹援助请求。
乌克兰盯上的,正是那个响当当的“战斧”巡航导弹。
这个玩意儿可不是什么普通的炮弹,它的射程能达到1500英里,大概就是2414公里那么远。
这意思就是说,这个玩意儿的飞行距离长得吓人,差不多有1500英里那么远,换句话说,能轻轻松松飞过两千多公里,简直是个了不起的距离啦。
从乌克兰边境发射出来,基本上能打到俄罗斯欧洲地区的大部分重要城市以及军事基地。
“战斧”导弹因为精准度高、低空飞行表现出色,突防能力也相当强悍,名声在外。
要是一旦乌克兰得到了这款武器,俄罗斯那些曾经被看作绝对安全的战略后方区域,就会变得不再稳妥。
像关键的军事据点、指挥所、后勤中转站啊,都可能直接暴露在攻击的范围内去。
也不清楚这把“剑”到底会不会真的交出去,现在还没有把话说死。
白宫内部多半会有争执,毕竟这就像是把“升级战争”的开关再次往前推了一点。
乌克兰的“破局”战术
美国之所以考虑翻一番这政策,实际上也是被乌克兰之前那些战术上的表现给打动了。
最近一段时间,乌克兰一直在努力用远程无人机对俄罗斯的能源基础设施搞点动作,特别是那些炼油厂。
这种招数用得挺准的,打得也挺疼,挺有效的。
根据披露的资料,俄罗斯整个国土上有38座大型炼油厂,而乌克兰已经成功打击了其中的21个。
这些袭击造成俄罗斯一些地区出现燃料紧缺,某些日子里,俄罗斯的日均燃油产量大概减少了五分之一。
对一个靠出口能源来支撑经济和战斗力的国家而言,这就像往火锅底下一扣,喝酒喝到一半突然少了酒,直接撕了伙似的。
如果得到美国的情报支持,乌克兰的无人机攻击效率会更上一层楼。
要是还能弄到“战斧”导弹,打击的范围和程度可就直线上升啦。
可以说,乌克兰正试图用打击俄罗斯经济的要害,来逼着俄方在正面战场上让步。
克里姆林宫发出警示的同时,普京也表达了看法。
在美国不断施压的情况下,克里姆林宫的发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的回应倒是挺有意思的。
他一方面似乎毫不在意地表示:“美国经常通过网络方式向乌克兰传递情报。”
北约和美国都用他们的全套体系来收集情报,然后传给乌克兰,这事儿谁都看得出来。
就是说,这事儿你们一直在做,根本算不上新鲜。
说到“战斧”导弹是,他的语气立刻变得刚硬起来。
佩斯科夫提醒白宫,要是继续提供“战斧”,那就会引发一轮更严重的紧张局势,俄罗斯肯定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
他还提到,对于乌克兰而言,没有什么所谓的“神兵利器”能真正赢得这场战事。
普京在周四的电视讲话里说了一方面,他想跟美国彻底修复关系,另一方面,他把战争升级的责任归咎于欧洲的“军事化”发展。
与此同时,他还发出硬核警告,保证如果俄罗斯的领土完整受到威胁,必定会做出“严肃”的反应。
去年九月,普京就曾提醒过,要是俄罗斯遇到大规模的袭击,可能会考虑动用核武器。
这个所谓的“重大”回应到底指的啥呀,真是让人捉摸不透。
不稳定的天平
得提醒一句,特朗普政府对乌克兰的态度其实并不完全一致。
自从他当政以来,在是否把情报传给乌克兰这事上,他的态度一直没个准,基本上看当时他更偏向哪一边。
有个比较具体的例子,就是在今年三月。
当时有人说,特朗普在白宫跟泽连斯基闹了点小摩擦,然后美国就立马中断了跟乌克兰的所有情报合作。虽说只持续了一周,但效果立竿见影。
就在那一周的时间里,乌克兰在俄罗斯库尔斯克附近的战场上迅速吃了一亏,败势明显。
后来嘛,还是在西方盟友那边压力搞得大,他特朗普才痛快地下令放宽了哪些限制。
这个插曲倒是很能体现,美国的援助措施,最终的主导权还是得看总统屁股上。
所以就算现在传得沸沸扬扬,这事儿到底会落实到啥程度、还能撑多久,还是得看后头的走向。
也都还没有个准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