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娱乐

72年贺子珍接待客人,无意听到党内要闻情绪失控:为什么不告诉我

发布日期:2025-08-06 02:59:51 点击次数:138

说起贺子珍这个人,很多人都知道她是毛主席的第三任妻子,早年在井冈山上投身革命,那时候她还年轻,跟着队伍打游击,经历了不少苦日子。

家里条件不算差,但她从小就倔强,不爱走老路子。1923年小学毕业后,进了当地一所教会学校,接受了点新式教育,那时候“五四”运动的影响正大,她也开始接触进步思想。1925年加入共青团,次年转党,很快就当上永新县委的妇女部长和青年团书记。

那个年代,女性参与革命不容易,她带头剪短发,宣传妇女解放,还组织暴动救出被捕的同志。1927年马日事变后,她跟着哥哥贺敏学上井冈山,成为那里最早的女战士之一。

井冈山时期是她人生的高光时刻。毛主席上山后,她被安排在他身边工作,负责机要和宣传。两人相处久了,自然走到一起,1928年5月结了婚。那几年,红军日子苦,围剿不断,她跟着转战赣南闽西,1931年当上中央苏区机要科长。

长征开始后,她随红一方面军出发,途中多次生孩子,但条件太差,好几个都没保住。1935年在贵州,她为了护住战友钟月林,挨了敌机炸弹,身上嵌入17块弹片,头背肺都伤了。这伤一辈子没好利索,成了她后来的健康隐患。长征到陕北,她生下女儿李敏,但身体虚弱,贫血晕倒过好几次。

1937年到延安后,情况变了。她进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可营养跟不上,气候也不适应,很快就停学养病。后来她从西安转兰州去了苏联。1938年在莫斯科治伤,弹片取不出来,她进东方大学念书,毕业后在儿童院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她南下上海,本来华东局安排她当杭州市妇联主任,可身体不行,1950年被定为三级甲等残疾,就在上海养病休息。陈毅当上海市长时,对她照顾有加。

1949年她到上海,陈毅亲自设宴欢迎,还把湖南路262号的房子留给她住。毛主席也关心过她的生活费,从稿费里出,但陈毅说上海养得起她。

这份情谊,从井冈山就开始了,陈毅上山时,她参与接待,后来长征和抗战中也有交集。陈毅调京后,还兼外交部长,在外交上干得风生水起,可战争老伤复发,1972年1月在北京去世,享年71岁。

那年贺子珍63岁,在上海湖南路住着,外孙女刚出生,日子过得平静点。家人知道她身体弱,情绪不稳,就把陈毅去世的消息瞒着,没让她看电视听广播。谁知江西老乡刘俊秀带着妻子孙亚衡来上海看她。

刘俊秀当过江西省委书记,两人聊起老家事,贺子珍提到陈毅的房子和照顾,刘俊秀顺嘴说陈老总不在了。贺子珍一下愣住,情绪崩了,转头问家人为什么不告诉她,就离开了饭桌。事后她自言自语叫着“小陈”,几天都缓不过来。

家人只好打开电视,她看到毛主席亲自去八宝山参加追悼会,才稍稍安慰点。那是1月10日,毛主席本来没计划出席,可突然决定去,戴上黑纱,在遗像前鞠躬,对陈毅遗孀张茜说陈毅是好同志。

这事后,贺子珍开始多去老区转转,庐山、井冈山、江西故乡,都去怀念过去。1959年她在庐山见过毛主席一面,那是建国后唯一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两人早年感情深,井冈山上同甘共苦,她生了六个孩子,只李敏跟着她。

其他孩子,长征时寄养在当地,后来找不回来了。1976年毛主席去世,她伤心不已,可没去北京,直到1979年才获准去毛主席纪念堂瞻仰。那年她被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报纸都登了,记者来采访,她口述了点回忆,后来编成书。

晚年贺子珍住在上海华东医院,病多,中风偏瘫、肝炎、糖尿病,肝功能衰竭。1984年4月19日去世,75岁。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她一生没领残疾抚恤金,挺低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