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娱乐

一口气了解期货

发布日期:2025-08-08 17:53:00 点击次数:126

于普罗大众,大家对于金融产品,知道的比较多的应该是股票,但是对于期货,大家可能知之甚少。

今天通过这篇文章,希望能够让大家,对期货有一个快速的认识与了解。

现代期货的发展,要从19世纪的美国中西部说起。那时,芝加哥还只是密歇根湖边的小渔村,但每年秋收季,全美80%的小麦都会涌到这里。农民们愁:丰收了价格暴跌,辛苦一年白干;粮商们也愁:怕冬天没货,或者春天粮价暴涨亏本。

1848年,82个谷物商人聚在芝加哥,成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期货交易所——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他们的办法很简单:农民和粮商签一份“未来交货”的合约,约定好价格、数量和交货时间。比如,农民现在以每蒲式耳1美元卖出10月的小麦,不管10月市场价格是涨是跌,到了10月都按1美元交货。这就是最早的“远期合约”。

但问题很快来了:有人签了合约却反悔——农民说“今年雨水足,我多种了100亩,不卖给你了”;粮商说“现在小麦跌了,我要改买玉米”。为了约束违约,交易所想了个绝招:要求双方交“保证金”(比如合约金额的5%-10%),如果谁反悔,保证金就归对方。后来,交易所又把合约标准化——规定每手合约必须是5000蒲式耳,质量统一为“二号小麦”,交割时间固定为每年10月的第三个星期三。这就是现代期货的雏形:标准化合约+保证金制度+中央清算。

1865年,CBOT推出全球第一份标准化期货合约,人类从此有了“驯服”价格波动的魔法。

看完这一段之后,大家应该也知道了,期货诞生的最初是为了避免价格剧烈波动而带来的不确定性损失。

然后保证金的制度让期货拥有了一个极强的杠杆效应,也就是说在10%的保证金制度下,你有一百万就可以做一千万的期货交易。收益大,风险自然也很大。一旦价格下跌,你就必须要增缴保证金,否则就会被强制平仓。这不是一般人玩得起的,希望普通玩家可以敬而远之,对自己好一点。

很多人在了解期货之前,可能会认为期货就是一种赌博,其实不然,期货真正的功能在于规避风险

可以多举几个例子,大家想象一下:

农民用期货锁定卖价,不怕丰收变“伤农”;面包厂用期货锁定面粉成本,安心生产;航空公司用期货锁定油价,避免成本失控;投资者用期货对冲股市风险,睡得更香。

它像一张巨大的“风险保险网”,让实体经济得以稳定运行。

没有期货,全球供应链将变得极其脆弱。

这样看过之后大家的认识是不是就更加深刻一点了。不明白也没有关系,下面还会有更多的例子更进一步的解说。

期货发展到今天,从最开始的为了规避农产品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到现在已经种类繁多,几乎是万物皆可期货了。大体可以分为两个大类,一个是商品期货,另外一个是金融期货。

商品期货:农产品期货:如大豆、玉米、小麦、棉花、白糖等。大豆期货是全球农产品期货中交易量最大的品种之一。其价格受全球供需关系、天气、政策等因素影响较大。比如,河南某面粉厂担心美国大豆到港前涨价,在 CBOT 以 800 美分/蒲式耳买入 11 月大豆期货。11 月现货涨到 1030 美分,期货盈利 230 美分/蒲式耳,成功把面包零售价锁在 3 元以内。金属期货:如铜、锂、铝、黄金、白银等。铜期货和锂期货是工业金属期货中交易量较大的品种。其价格受工业需求影响较大,库存水平对价格有直接影响。比如,一家电动车制造商担心锂价暴涨,影响电池成本。它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 买入锂期货,锁定每吨2万美元。原材料成本稳定,企业才能大胆扩张。能源期货:如原油、天然气、煤炭等。原油期货是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商品期货之一。其价格受地缘政治、供需关系、天气等多种因素影响。比如,一家中国航空公司预计明年航油成本飙升,于是买入NYMEX的WTI原油期货,以每桶80美元锁定未来采购价。哪怕油价涨到100美元,它的成本依然可控。

金融期货:股指期货:如标普500指数期货、道琼斯工业指数期货等。例子:沪深300股指期货是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推出的一种股指期货合约,以沪深300指数作为标的物。利率期货:如国债期货、短期利率期货等。例子:国债期货是指以国债作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用于避免利率波动所引起的证券价格变动的风险。外汇期货:如欧元/美元期货、英镑/美元期货等。例子:外汇期货是一种在最终交易日按照当时的汇率将一种货币兑换成另外一种货币的期货合约

说到外汇期货就不得不提一提,当年索罗斯大战英格兰银行的一个经典的金融案例,下面希望以一种电影制作的方式来去给大家讲述这个案例,一起来去看看索罗斯这个金融大鳄,是如何通过期货在一夜之间狂赚十亿美元的。

时间:1992年9月16日,星期三。地点:伦敦金融城。主角:乔治·索罗斯,量子基金掌舵人,身家百亿,人称“打垮英格兰银行的男人”。

背景:1990年,英国加入欧洲汇率机制(ERM),承诺英镑兑德国马克汇率不低于2.776。但英国经济疲软,德国却因两德统一加息。结果:英镑被高估,像一只漏气的气球,摇摇欲坠。

索罗斯看穿了这一切。他判断:英国撑不住,迟早要退出ERM,英镑必然暴跌。

行动:1992年初,索罗斯悄悄买入数百亿英镑的卖空合约,主要通过芝加哥国际货币市场(IMM)的英镑期货。

→ 借入150亿英镑兑换马克,消耗英国外汇储备→ 卖空英镑股指期货,押注股市崩盘→ 买入德国债券期货,对赌马克升值市场风声渐起,英镑承压。英国央行拼命买入英镑、抛售外汇、加息至15%!财政大臣莱蒙在电视上喊话:“我们不会退出ERM!”

但索罗斯冷笑:“他们的子弹快打光了。”

高潮:黑色星期三9月16日,索罗斯发动总攻。他一天内抛售超100亿英镑,同时在期货市场加码做空并制造舆论。全球投机者蜂拥而至,英镑雪崩。

当晚,英国宣布:退出ERM,英镑自由浮动。一夜之间,英镑贬值15%。

索罗斯呢?他通过现货和期货市场,狂赚10亿美元。量子基金年回报率:68%。

这场战役,不是赌博,而是基于深刻经济逻辑的“必然收割”。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索罗斯也狙击了港币,试图通过大量抛售港币来迫使港币贬值,从而获取高额利润,不过在中国政府的帮助下香港成功击退了索罗斯的进攻。

到了今天,外汇期货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金融手段,同时外汇期货也是全球“货币战争”的前线,国家经济实力的“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