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娱乐

协和“董某莹事件”19人被问责其姑被撤职,网友感慨:这波“姑侄情深”的放水寒了多少学子的心!

发布日期:2025-08-20 08:18:35 点击次数:87

导读:学术造假风暴中的教育公平之殇

一场由婚外情曝光引发的调查,最终撕开了医学教育领域的系统性漏洞。

当国家卫健委通报董某莹成绩单造假、论文抄袭事件,19人被问责、5家机构被责令整改的消息公布时,公众看到的不仅是个人道德的崩塌,更是对教育公平底线的公然践踏。

从北京科技大学到北京协和医学院,从伪造4门课程成绩到抄袭硕士研究生论文,这一系列操作背后,“姑姑”班某娟利用职权编织的关系网,让寒门学子的十年寒窗瞬间黯然失色。

这场“姑侄情深”的放水戏码,最终寒了无数为梦想拼搏的学子的心,也为整个学术界敲响了一记警钟。

成绩单造假:姑姑的第一次“放水”

时间拨回到2019年的寒假。

那时的董某莹还是北科大生命学院的大四学生,正为报考协和“4+4”试点班焦头烂额。

按照招生简章,非医学专业学生若想跻身国内最精英的医学博士通道,本科绩点、科研履历、推荐信缺一不可。

董某莹的绩点并不出众,却有一位“神通广大”的姑姑——班某娟。

班某娟时任北京科技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手中握有教务处注册中心的“熟人牌”。

官方通报用一句话还原了关键情节:“2019年1月,班某娟通过教务处注册中心主任李某宽,为董某莹制作虚假本科成绩单并加盖公章,用于协和‘4+4’报名。”

短短数十字,背后却是一套完整的灰色流程:调数据库、改绩点、补实验课、盖钢印。

2019年4月,协和医学院教务处负责资格初审的老师马某在系统里看到那份“完美成绩单”,未能识别异常,董某莹顺利进入面试并最终录取。

此刻,姑姑第一次“放水”成功,也为后续的更大溃坝埋下了伏笔。

论文抄袭:姑姑的第二次“放水”

如果把成绩单造假比作“偷钥匙”,接下来的论文抄袭则是堂而皇之“撬保险柜”。

2023年初,董某莹博士第5年,按规定必须在上半年完成学位论文送审。

然而,她的实验数据迟迟凑不齐,英文写作更是寸步难行。

关键时刻,姑姑再次登场。

班某娟找到本团队青年教师马某渊,轻描淡写一句“帮帮孩子”,实则暗示“可用课题组资源”。

马某渊随后将一名在读硕士尚未投稿的论文底稿“借”给董某莹。

董某莹几乎未作修改便将其纳入博士论文核心章节,甚至连图表编号都懒得重排。

更夸张的是,这篇博士论文还与北科大一项已授权发明专利大面积雷同,而专利第一作者竟是一名听障硕士——他全然不知自己的成果被“二次开发”。

论文外审前夕,班某娟知情却默许;答辩环节,导师邱某兴既当“教练”又当“裁判”,程序形同虚设。

就这样,董某莹戴着“博士帽”顺利出站。

若无那场意外走红的婚外情,这场“学术魔术”或许永远不会穿帮。

姑姑班某娟:从“学术家长”到“反面典型”

1. 个人履历

翻开班某娟的简历,可谓光鲜:

1998年入职北科大,历任外事办科员、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曾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做访问学者,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评“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

谁能想到,这样一位头顶光环的女教授,竟因亲情而滑向深渊。

2. 职权变现路线图

· 2019年,以教务处为切口,用一张假成绩单撬动协和“4+4”精英赛道。

· 2023年,利用科研团队的青年教师、硕士学生资源,完成论文“代写—抄袭—答辩”一条龙服务。

· 2024年,为帮侄女在求职面试中“加分”,班某娟甚至私下联系中日友好医院人事部门“打招呼”,幸好因程序受阻未能得逞。

3. 处分结果

官方通报原文写道:

“北京科技大学党委给予班某娟留党察看一年、行政撤职、取消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调离教师岗位。”

这意味着,她不仅丢掉了副处级实职,更被永久逐出学术共同体。

4. 舆论冷思考

“姑姑”不是普通家长,而是手握行政、学术双重资源的“实权派”。

当“家长”与“管理者”身份重叠,亲情便异化为最锋利的学术镰刀。

有网友痛心疾首:“如果每个姑姑都能这样‘帮忙’,高考和考研还有意义吗?”

19人问责全景图:从“小圈子”到“大系统”

官方通报对责任链的梳理,几乎是一张“医学院校权力地图”:

· 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主任梁某阳等3人,因违规安排董某莹提前参与手术并署名SCI论文,被党内警告、记过。

· 北京协和医学院——分管招生、教学的副院校长张某,因招生审核不严,被党内严重警告;教务处马某被记大过。

· 北京科技大学——班某娟、李某宽、马某渊等6人分别受到撤职、免职、暂停招生资格两年等处分。

·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5家机构被责令书面检查并限期整改。

从导师到行政人员,从医院科室到高校机关,一条由19人组成的“灰色链条”赫然在目。

网友戏称:“一张假成绩单,掀翻半座医学城。”

全网热评:寒门学子的愤怒与自嘲

通报发布不到两小时,微博话题#董某莹姑姑被撤职#阅读量破3亿。

评论区里,既有愤怒,也有自嘲,更多的是对公平的集体焦虑。

1. “姑侄情深”体走红

“同样是姑姑,我姑姑只会提醒我‘好好学习别熬夜’,人家姑姑直接给一张协和的船票。”

高赞评论背后,是万千普通家庭无力的心酸。

2. “放水”VS.“内卷”

“我考研二战三战,背了5遍《生理学》,结果人家抄一篇论文就博士毕业,内卷了个寂寞。”

这条留言被2.4万人点亮。

3. 对制度追问

“4+4改革本意是培养临床科学家,如今成了关系户快速通道?别让改革背锅,是执行的人烂了。”

4. 对处分的冷幽默

“留党察看一年?撤职后还可以做科管吗?这波是弃车保帅还是罚酒三杯?”

5. 下一个热搜

“武大‘杨某媛’事件调查进度到哪了?请教育部抄作业。”

评论区已被“打卡”刷屏。

尾声:学术诚信没有“亲情价”

董某莹事件落幕,但阴影远未散去。

当“姑姑”成为学术舞弊的钥匙,当“精英赛道”可以被家族资源明码标价,任何公平的口号都显得苍白。

正如网友所言:

“我们不怕起跑线不同,就怕有人把终点线偷偷往后挪。”

愿这张被撤下的成绩单,成为一记长鸣警钟——

学术没有后门,诚信永不“留党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