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娱乐

麦肯锡:一边抠搜一边狂花?2025 消费真相在这

发布日期:2025-08-20 18:56:07 点击次数:164

前几天在小区超市碰到张姐,为了省5 毛钱停车费绕了三公里,转头给娃报了一万八的夏令营。这操作,是不是眼熟?

身边好多做生意的朋友都懵:现在人花钱,咋这么拧巴?

直到翻了麦肯锡那篇《2025 年消费者状况》报告,才算摸着点门道。哪是什么拧巴,分明是消费逻辑悄悄换了赛道。钱没消失,就是换了个地方待着。

今天拆解4 个新变化,或许能帮你找对生意的新方向。

01

时间,比钱金贵多了

浪费时间的生意,留不住人

点外卖、收快递、线上买菜,早成了日常。有人说这是“懒”,我倒觉得,是咱算账的法子变了。

楼下便利店的可乐5 块,三站地外的超市 3 块 8,你会为了 1 块 2 跑 20 分钟吗?大概率不会。这点钱,不够填补 20 分钟的 “亏空”—— 毕竟这点时间,够给爸妈打个电话,够追两集剧。

以前是钱比时间金贵,为了省几块钱能货比三家跑断腿。现在呢?时间能换的快乐太多了,谁愿随便浪费?

麦肯锡的数据挺实在:全球餐饮里,外卖占比从2019 年的 9% 涨到 2024 年的 21%。意思是,每花 5 块钱吃饭,就有 1 块多花在 “送上门” 这个服务上。

所以做生意的朋友,得琢磨琢磨:你的东西,真能帮用户省时间吗?

就说超市吧,你让顾客下载APP、填一堆信息领 5 块券,得花 5 分钟;隔壁对手呢,微信小程序一点就登录,券直接到账。这几分钟差距,可能就是人家留客、你丢人的原因。

这年头,“快” 和 “方便” 不是加分项,是底线。达不到,基本就出局了。

02

不是看见就买,是信了才买

与其喊破嗓子,不如攒点信任

现在的人,哪还会看见啥就掏腰包?成交的前提,得先让人信你。

刷短视频时,主播扯着嗓子喊“全网最低”,你是不是下意识就划走?总觉得那热情背后,都是套路。

麦肯锡调研挺有意思:中国只有18% 的人会把社交媒体当 “买不买” 的主要参考,美国更惨,才 8%。这也难怪,投流费越涨越高,东西却越难卖。

那咋让人信?有两个路子挺灵。

一是把话筒递给用过的人。谁买东西不先翻差评啊?与其花1000 万请明星喊 “我超棒”,不如花这钱让 1 万个用户试你的货,然后把 1000 条吐槽原封不动贴出来,一条条回、一条条改。真不真,用户一眼就看出来。

二是把过程当“产品”。见过那种直播间吗?不卖货,就直播自己腌辣椒酱,洗辣椒、剁蒜、拌料,叮叮当当忙一下午,啥也不说,就告诉你 “这是我家吃了三十年的方子”。这种 “笨功夫”,比啥广告都管用。

说白了,现在做生意,拼的不是谁嗓门大,是谁能攒下真信任。

03

别教我咋活,你得懂我要啥

本土品牌的春天,藏在“懂” 里

报告里有个数挺意外:全球47% 的人说,是不是本土品牌,会影响他们买不买。

以前追国际大牌的劲儿呢?好像没那么足了。

不是因为便宜—— 选 “便宜” 的人只占 13%。更多人是想支持本地企业(36%),觉得本土品牌更懂自己(20%)。

想想也是。以前买大牌,像拿了张“优质生活通行证”,好像跟着它走就对了。现在不了,我知道自己要啥,你得跟着我的需求来。

所以出海的朋友,别把全球广告翻译一下就往外推,得真本土化。就像麦当劳在印度卖素汉堡,星巴克在泰国卖椰子冷萃,得按当地人的口味改。

要是你本身就是本土品牌,那偷着乐吧。你跟用户看着同一部剧长大,听着同一首歌变老,天生就比外人懂他们。

做美妆的,不用非得跟国际大牌拼“抗老黑科技”,研究研究中国年轻人天天熬夜,搞一款温和护屏障的;做零食的,别总抄外国配方,想想咱小时候爱吃的 “妈妈的味道” 咋复原。

把“懂” 做到极致,比啥都强。

04

过日子抠搜点,过生活大方点

大米饭拼价格,小龙虾拼体验

报告里有个词叫“跨品类降级消费”,听着绕,其实特好懂:钱从这儿省了,是为了往那儿花得更痛快。

全球79% 的人都在 “降级”:买衣服等打折(47% 的美国人这么干),日用品只挑促销的。但超过 1/3 的人说,省钱是为了在别处 “狂花”。

比如,卷纸必须等打折囤,却愿意花两千买张脱口秀前排票;洗衣液选最划算的大桶,却给猫主子买进口罐头不眨眼。

为啥?可能是未来太飘了。房价忽高忽低,工作说变就变,30 年后的事儿谁说得准?不如把日子拉回当下,让现在的自己舒坦点。

所以钱就从“大米饭” 流向了 “小龙虾”—— 从维持生存的必需品,流向了能带来快乐的可选品。

要是你卖卷纸、洗衣液这种“大米饭”,别整那些虚头巴脑的品牌故事,把价格打下来就行,大家就认性价比。

但要是开咖啡馆、做民宿这种“小龙虾” 生意,就得琢磨体验了。用户来不是为了喝杯咖啡、睡个觉,是为了找个地方放松、开心。你的对手可能不是隔壁咖啡馆,是一场电影、一次露营,大家抢的都是用户的 “快乐预算”。

最后说句实在的:

这届人花钱,看着矛盾,其实特清醒。

在生存上抠搜,是为了在生活上大方;对不实在的东西省着花,对真需要的东西敞亮花。

那个只看价格、只认牌子的时代,早过去了。

看懂这4 个变化,不管是做生意还是过日子,心里都能更有数。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