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玄
泽连斯基,又碰瓷中国了。
9月下旬,纽约,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台上说,俄军之所以还能打,是因为有人给撑着,他把话锋指向亚洲国家,现场不少媒体把这句话对号入座到了中国身上。因为这个,话题一下就热了,台里台外都在问:这是不是又在把锅往中国身上推。
北京这边,外交部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发言人重申,中方不是当事方,从不向任何一方提供致命性武器,同样反对借战事搞捆绑站队。中方一直在推动谈判,劝和促谈的立场没变。这些话不是第一次说,过去三年多,一直这么说。
把时间拨回今年6月,瑞士的“乌克兰和平峰会”。泽连斯基当时就公开提到,中国影响了一些国家不去参会,他表达不满。这次在联大,他把调门再升了一档。简评一句,他在国际场合这样说,是要把压力引到北京,希望别人替他去和莫斯科较劲。
事实摆在那儿。美国和欧盟多次说,俄罗斯的军工产能恢复,离不开海外的机床、芯片和零部件,点名指向中国的民用产品流向俄方。中国政府反复强调,不卖致命性武器,正常经贸不能混同军援。双方说法不一,在这点上一直在掰手腕。
同样,伊朗的无人机在战场上出现,美韩公开说朝鲜给俄方送过炮弹和导弹,这些都有记录。还有从中东和非洲回流的弹药,外媒也常报道。结果就是,给俄方提供硬货的,不止一个方向。把决定权说成只在北京,显然是话术。
另外一个背景也要说清。中国在去年2月提出政治解决危机的立场文件,讲停火、谈判、防核风险、保障粮食供应,之后特别代表李辉跑了很多国家做沟通。今年6月的瑞士会,中国没去,给的理由是“应有各方参与,方案要平衡”。同样的态度,一直延续到联大。
西方这边也有具体动作。4月下旬,美国国会通过新的对乌援助法案,大约600多亿美元,随后美方又宣布了多批军援,包括防空导弹、炮弹、装甲车。欧盟则继续给钱、给训练、给弹药。乌军的补给主要靠西方,这是大家都清楚的事。
再说到“抢地盘”的老问题。过去二十年,北约不断往东边加人,2004年大扩容,近两年芬兰、瑞典也正式入约。乌克兰想入约,俄罗斯坚决不干,这是冲突的底层原因之一。双方围着安全线下棋,谁都不肯退,这才走到今天。
战场上,今年的动静也值得一提。2月,俄军拿下阿夫迪夫卡,之后在顿涅茨克一线继续推进;5月,俄军在哈尔科夫州边境方向压了上来,乌方一度吃紧,后来稳住一些阵地。乌克兰不停向外界要防空、要远程打击能力,这都是公开信息。
简评一句,泽连斯基现在把话反复指向中国,是对内对外两手。对内,要给民众一个解释,战争为什么还没停;对外,要拉更多国家上船,替他给俄罗斯施压。问题在于,指谁、怼谁,和怎么收场,不是一回事。真要停枪,还是得在谈判桌上见。
中国的基本面不变:不站队,不拱火,尽量促谈。中方在安理会和联大多次提到,反对攻击民用设施,支持战俘交换,支持扩大人道窗口,这些都很具体。因为这个,中方在很多国家眼里,还是可靠的沟通渠道。
还有一点别忘了。指责容易,解决难。乌克兰这场仗,靠外援能拖,靠自身能稳,但要翻盘,需要战场和外交两头同时发力。把希望全压在别人身上,风险很高;把别人都推到对立面,代价也不小。
这件事接下来怎么看?先看俄乌秋冬季的战况,再看美国选举的走向,最后看双方有没有一点停火窗口。只要战场不出现大变动,各方就还会在会场里继续对话、继续摁核按钮那条红线,边吵边试探。
傍晚的纽约联合国总部外,冷风贴着东河吹,人群在安保线外挪动。乌克兰代表团快步上车,闪光灯一片,泽连斯基抬手示意“今天不回答”,车门重重一关。下一次他会把话说向谁,能不能换来一点实在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