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去哈萨克斯坦不用签证了,很多人都在琢磨,咱们这个邻居,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这背后可不只是为了让你我去旅个游那么简单,这盘棋,下得老大,棋手就是他们那位总统,托卡耶夫。
托卡耶夫最近搞了一场两个多小时的全国直播讲话,那场面,简直了。你要是以为这是什么枯燥的政府报告,那可就想错了。全程听下来,感觉他根本不是在做报告,倒像是在一个巨大的“中国食堂”里,拿着菜单疯狂点菜,而且是那种指名道姓、非要后厨给做不可的架势。
他点的第一道菜,就是“救命水”。这可不是开玩笑,哈萨克斯坦那边干得快冒烟了,里海的水位年年往下掉,再这么下去,以前种棉花的宝地,就得改行晒盐了。托卡耶夫急得在直播里两次点名中国,一次是要买咱们的节水设备,一次是干脆想把整个水利研究中心都搬过去。听说山东有几家企业早就过去搞试点了,一套滴灌技术下去,棉花亩产蹭蹭往上涨,用水量还少了三成,当地老乡的嘴都快咧到后脑勺了。
水的问题火烧眉毛,电的问题更是心头大患。哈萨克斯坦的油气出口,六成多都捏在俄罗斯手里,人家阀门一关,这边就得集体傻眼。托卡耶夫这人精明得很,他知道不能把鸡蛋都放一个篮子里。于是,他点的第二道硬菜就是核电站。第一座,他大大方方地给了俄罗斯,面子给得足足的,让老大哥心里舒坦。可话锋一转,立马就说:“第二座、第三座,我们要跟中国朋友好好聊聊框架。”
这话一出,现场的官员估计心里都在打鼓。这哪是聊框架,这分明是告诉俄罗斯:你看,我还有别的选择,价格和服务都给我放亮点。他这么一搞,直接把谈判的主动权抓在了自己手里,让中俄两家去“内卷”,他坐收渔翁之利。这操作,真是把小国的生存智慧玩明白了。
光有水有电还不够,托卡耶夫还想搞个“中亚硅谷”。他公开喊话,点名要请当年把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变成科技之都的那些中国公司,原班人马,直接飞过去,在阿拉套市再造一个奇迹。合同金额没说,但他们财政部的人私下里透风,那笔钱,够他们国家修两条新地铁了。这手笔,这决心,摆明了就是要抱着中国的大腿,搞一波产业升级。
看到这里,你肯定会问,他为什么就这么铁了心,非要吃“中国菜”?难道西方的“米其林大餐”不香吗?
香是香,就是吃不起,而且吃得憋屈。欧美那边借钱,从来都不是白给的。贷款合同里夹着一堆私货:你们的选举法得按我的意思改,媒体要对我开放,能源出口的账本得先给我过目。一通折腾下来,十亿美元的贷款,拿到手能有七亿就不错了,还得像学生一样,定期给“老师”交作业,汇报思想。更要命的是,现在美元玩命加息,从西方借钱的利息飙得比天高,5%起步,跟抢钱没两样。
反观中国这边,画风完全不同。不跟你扯那些虚头巴脑的,只谈项目怎么落地。设备什么时候到,工人什么时候开工,钱什么时候到位,一切都明明白白。托卡耶夫自己都算过一笔账,同样的项目,中国人来干,工期能快上一年。早一年投产,就早一年赚钱,GDP数字好看了,他屁股底下的位子也坐得更稳。而且中国这边给的贷款利率才3%出头,省下来的利息,又能多修上百公里的水管。真金白银放在眼前,谁还去听那些不着边际的口号?
这还不算完,在交通运输这个大动脉上,托卡耶夫更是把宝全押在了中国身上。西方也给他画了个饼,叫什么“里海-高加索-黑海走廊”,名字听着挺浪漫,一算账,头皮都发麻。轮渡一天就两班,刮个风就停运,中间要过五六个国家,每过一个就得交一笔“买路钱”。全程算下来,运费比走中国的铁路贵了四成,时间还多了一个礼拜。
托卡耶夫又不傻,他直接选择了中国的“一带一路”。铁路修到家门口,火车在阿拉山口换个轨,就能一路狂飙到波兰,半个月就到。客户满意,过境费赚得盆满钵满。这道选择题,小学生都会做。谁会跟钱过不去呢?
所以你看,托卡耶夫那两个小时的讲话,平均每十五分钟就要提一次“中国”,比带货主播喊“家人们”还勤快。现场有人偷偷数了,提到中国的次数,是俄罗斯的一倍半,更是欧美的八倍。这亲疏远近,简直就是写在脸上了。
就在他讲完话的第二天,咱们商务部的部长就带着二十多家企业飞了过去,现场摆开桌子就签合同。光伏、节水、物流,一天之内三大项目全部敲定,这效率,比双十一秒杀还快。而同一时间,欧盟的代表团也在,谈的却是人权问题,哈萨克斯坦这边只给安排了半天会,连午饭都是简单的工作餐。这对比,实在是太明显了。
有人说他这是“一边倒”,会惹毛旁边的俄罗斯。但托卡耶夫的算盘打得噼啪响,他年底还要去莫斯科,提前放出“中俄双主轴”的风声,既给了普京面子,也让西方抓不到把柄。他心里清楚得很,老百姓不会去背什么“民主指数”,但他们会数自己钱包里多了多少钱。
说到底,他那句怼西方媒体的话最实在:“我们要的是马路、水管、电站,不是考试卷。”这句话,据说让台下的议员鼓了三分钟的掌。
下一次他再搞直播,你猜,“中国”这个词会不会被他喊上九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