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娱乐

巴拿马突将中方踢出局,李嘉诚被曝借道给乌克兰捐款?长江实业紧急回应

发布日期:2025-09-18 10:22:32 点击次数:130

最近这舆论场,真是比好莱坞大片还精彩。两件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愣是被人撮合到了一块。这边,巴拿马政府刚磨刀霍霍,准备把李嘉诚公司手里的运河港口给“收归国有”;那边,网上就炸了,说李超人正通过巴拿马,给乌克兰那边送了5亿美元的大礼包。

这套组合拳打下来,真真假假的消息搅和在一起,看得人云里雾里。但你要是把这两件事儿放慢了,一帧一帧地看,就会发现这根本不是什么巧合。水面之上是商业纠纷和八卦新闻,水面之下,却是一场关乎全球贸易命脉的暗战,和一次精准到秒的舆论狙击。

巴拿马的“翻脸”艺术

咱先把镜头拉回到巴拿马。前阵子,巴拿马的总审计长突然发难,指控李嘉诚长和集团旗下的巴拿马港务公司(PPC),说他们的续约合同不合法。帽子扣得挺大:“绕过审计”、“损害国家利益”,字字诛心。

法院的判决还没下来呢,巴拿马总统穆利诺就急着出来放话了,态度那叫一个强硬,说合同一旦无效,政府立马接管港口,一分钟都不带等的。

这事儿要是搁别地儿,顶多算个商业纠纷。可坏就坏在,这时间点掐得太准了。就在巴拿马发难的三天前,长和集团刚对外宣布,说打算引入中国大陆的投资方,一起玩转这个港口资产。这节奏,怎么看都像是有人算好了提前量,就等着你入瓮呢。

你可别小看这两个码头。一个守着太平洋入口,一个卡着大西洋咽喉,这就是巴拿马运河的两扇大门。全球差不多6%的海运贸易都得从这儿过,而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客户。说白了,谁攥着这两个港口,谁就等于捏住了世界贸易的一条大动脉。

而且这事儿从程序上讲,长和集团1997年就通过国际招标拿到了经营权,光明正大。2021年续签那25年的新合同,更是过了四轮审查,当时巴拿马的审计机构都点了头。怎么这才几年功夫,就突然成了“历史遗留问题”了?

首富成了“活靶子”

就在港口那边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网上突然丢出一枚重磅炸弹:香港首富李嘉诚,通过一个所谓的“巴拿马基金”,给乌克兰捐了5亿美元。还配上了一张他在伦敦出席某开幕式的照片,有图有真相。

消息一出来,舆论瞬间就沸了。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李嘉诚这是要“站队”啊。再联想到港口的事,阴谋论的味道就更浓了,觉得这是不是在配合美国的某些动作,交“投名状”呢。

毕竟,在俄乌冲突这件事上,咱们国内民众的情感偏向,大家心里都有数。李嘉诚这个“举动”,无疑是把自己放在了大众情绪的对立面。前面巴拿马刚给中国下绊子,后面李嘉诚就通过巴拿马给乌克兰送钱,这事儿怎么看怎么扎眼。

可结果呢,这消息从头到尾就是一碗精心熬制的“迷魂汤”。

长江实业集团的反应倒是极快,9月9号一纸澄清公告,把谣言撕了个稀碎。公告里说得明明白白:第一,那张照片是2017年他在牛津大学的旧照。第二,那个“巴拿马基金”,压根就不存在。第三,李嘉诚本人近期根本就没去过伦敦。

这波操作,明显是有组织的“喂料”。它的目的,可能压根就不是为了扳倒李嘉诚这个人,而是要利用他这个身份,把水搅浑。你想,李嘉诚的形象太特殊了,“中资背景,全球面孔”,拿他做文章,杀伤力巨大,既能打击外界对所有中资企业的信任,又能让中美博弈这锅粥,熬得更黏糊。

棋盘上的“锁喉”与破局

这背后的逻辑,其实藏不住。特朗普总统上台后,“美国优先”的战略被贯彻得更加彻底,对于自家“后院”的控制欲更是空前强烈。中国企业控制着运河两端的咽喉,这在美国鹰派看来,无异于把家门钥匙给了潜在的竞争对手,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商业竞争了。美国警告盟友别用中国的港口设备,别让中资控股战略要地,甚至有人提议对过运河的中国货船收天价“过路费”,招数层出不穷。说白了,就是要把港口,变成对付中国的新式武器。

面对这种步步紧逼的“锁喉”战术,中国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一方面,通过法律武器,保住已有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更关键的,是在棋盘之外,开辟新的战场,从根本上摆脱对单一通道的依赖。

秘鲁的钱凯港,就是这盘大棋里落下的一步妙棋。这个由中资建设的深水港,能停靠世界上最大的货轮。更绝的是,它的背后,是一条正在规划中的,横贯南美大陆的“两洋铁路”。

你可以想象一下那个场景:满载中国商品的货轮,先到太平洋边的钱凯港,然后通过铁路,翻过安第斯山脉,直达大西洋边的巴西港口。这条线一旦打通,从中国到南美再转运欧洲,比绕道巴拿马运河,能省下将近20天的时间。

除了南美,冰封的北极航道也在悄然解冻。货船从大连出发,借道俄罗斯的北海航线去欧洲,航程比走苏伊士运河能缩短三分之一。这些新路线,就是在为中国构建“去巴拿马化”的战略后手。

看不见的战场

港口争夺是真刀真枪的硬碰硬,而舆论战,才是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李嘉诚的“捐款”风波,就是一次教科书级别的示范,它的高明之处在于,目的不是让人“相信”,而是让人“怀疑”。

在这个时代,一家跨国企业的舆情管理能力,已经不再是公关部门的小事,而是和国家战略安全绑在了一起的大事。长江实业这次的快速反应,值得点个赞。没有模棱两可,直接上干货,一条条辟谣,干净利落。这不只是在维护李嘉诚个人的声誉,更是在为所有在海外闯荡的中国企业,守住一块叫“信誉”的阵地。

可以预见,未来这种利用信息差和民众情绪打的舆论战只会越来越多。谁掌握了话语权,谁就能影响资本的流向和公众的情绪。港口争夺,比的是硬实力;而信息战,拼的就是软实力了。

笔者以为

从巴拿马的港口,到李嘉诚的谣言,两条看似不相干的线,最终都拧在了一起,指向了同一个核心:全球基础设施的控制权,已经成了大国博弈最前沿的战场。

美国想夺回曾经的霸权,中国则在另辟蹊径,构建自己的安全网。而像李嘉诚这样游走在全球的资本巨头,无论愿意与否,都身不由己地被卷入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的名字,成了一发好用的舆论炮弹。

这早已不是谁赚多谁赚少的商业问题,而是攸关未来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而破局的答案,其实也早就写在了中国的行动里:你可以关我一扇门,那我就自己去开三扇窗。把命运的钥匙,牢牢攥在自己手里,才是这个时代唯一的安全感。